“大家去搬菜了!”張觀富通過大喇叭用嘶啞的聲音喊著。8月8日,在龍頭山鎮的灰街子安置點,張觀富忙著動員大家搬運各種生活物資。
“這個安置點人特別多。”這位“男主播”在工作間隙告訴《經濟日報》記者,“不光有附近龍泉村和灰街子社區的受災群眾,龍頭山鎮其他村社的群眾也不斷來到這里,光是昨天就增加了1000人左右,現在這里的總人數有八九千人。”
人多了,物資發放是個不小的挑戰。張觀富說,光靠志愿者和部隊官兵的力量不行。為了讓受災群眾都動起來互幫互助,他們就在高處設置了一個臨時廣播站,“有什么工作大家一起動手”。不停地有人上來給張觀富提示直播的內容:“打飯要按秩序來”“礦泉水運來了,大家去幫忙”……當地群眾聽到號召后主動上前。
8日運來的物資明顯豐富起來。家住灰街子社區的張道富說,今天是震后最高興的一天。不僅能吃上米飯和肉,還能吃上綠葉菜,凈化水也有了。帳篷的數量也越來越多,帳篷里大都通了電。另外,軍用的沐浴車也在7日進入了龍頭山鎮,受災群眾有了能洗熱水澡的地方。“我們的生活正在逐步恢復正常。”張道富說。
災區的其他各項服務也在逐漸恢復,農行魯甸縣支行和魯甸農信聯社在龍頭山鎮開設了流動的帳篷銀行。龍泉村民常城來農行流動銀行存了5000元錢,他告訴記者,這筆錢都是老人以前放在家里的,地震時被壓在廢墟里,昨天晚上剛剛挖出來。魯甸縣農信聯社理事長洪國輝說,“目前除了營業環境稍微差一點之外,各項業務已恢復到震前水平。”
記者現場數了一下,8日下午兩點鐘,龍頭山鎮主街道上共有11家店鋪開門營業,銷售食品、衣服、百貨、五金等。龍頭山鎮工商所所長呂明麗告訴記者,工商部門鼓勵大家開門營業,方便群眾購買必需的生活用品,但商品必須保質保量,不能高于平時售價。
不少開門營業的業主現在都是“半賣半送”地做生意。鞋店老板陳明晶前天下午回到店里,本意是查看一下受損的貨物。可一開門,來買鞋的人絡繹不絕。他說,最早的一批顧客里有來救災的解放軍和武警官兵,看到他們腳上磨出的血泡就感到心痛。賣給官兵們的鞋,他只是象征性地收一些錢,遇到錢不夠的鄉親,他也給打折。陳明晶說,大家那么遠來幫我們,我們也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